摘要

通过分析松花江典型植被(芦苇、白杨、松江柳和修氏苔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辨识不同类型植被修复受损滨岸带生境的潜力,为松花江受损滨岸带生境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花江下游滨岸带的4种典型植被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苇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Ace、 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白杨(P5%).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己科河菌门(Rokubacteria)的相对丰度均超过1%. 4种典型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包括6类一级代谢通路,43类二级代谢通路,其中主要的二级代谢通路(功能基因序列相对丰度>1%)包括14类.碳氮比、土壤pH和有机碳为影响不同植被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键环境因子.由此可见,不同植被在修复滨岸带生境中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湿地植被(松江柳和修氏苔草)有利于土壤细菌多样性的提高和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