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骨科收治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45例,根据患者术中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自发肌电图(f-EMG)多模式联合监测,对照组未接受神经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术后椎管内占位切除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McCormick分级。分析观察组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情况及术后神经功能损伤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椎管内占位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30%vs 54.55%;χ2=7.770,P=0.001)。两组术后JOA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 <0.05)。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3天,两组McCormick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6个月,两组McCormick分级情况均得到改善,观察组McCormick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 <0.05)。观察组除1例出现监测报警未恢复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症状加重外,其余22例未出现监测报警或监测报警恢复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神经功能损伤的表现。结论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椎管内占位手术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