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生化的影响,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经首次EVS治疗的120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比EVS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生化检测结果,评价EV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将术后14 d内出血的患者定义为早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hild-Pugh A级、B级患者EVS治疗前后,TBil(Z=-3. 975,P <0. 001; Z=-3. 670,P <0. 001)、DBil(Z=-3. 455,P=0. 001; Z=-3. 086,P=0. 002)、WBC(Z=-2. 811,P=0. 005; Z=-3. 683,P <0. 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0%(12/12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水量(比值比=2. 92,P=0. 047)及伴有门静脉血栓(比值比=4. 94,P=0. 018)均是导致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S治疗对肝功能影响不大,应警惕治疗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及时减少腹水量,从而降低EVS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风险,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案。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