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NPC)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30例青年。每人每天三次分别在特定距离和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并连续三天进行观察,每一距离使用相同视频,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屏幕大小。使用K-multimedia player 3D播放器。观看3D影响后立即记录立体视觉、调节幅度、调节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症状等相关变量。分别使用TNO测量视功能,RAF尺测量调节幅度和集合近点,棱镜杆测量近隐斜视,封闭式问卷调查视力疲劳症状的发生情况。用描述性统计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卡方检测。结果:在40 cm,3 m和6 m处调节幅度分别减少了0.66 D,1.12 D和1.44 D,集合近点显著降低了0.63 cm,0.93 cm和1.23 cm,近隐斜视分别增加了0.87,2.74和2.2棱镜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在每一距离处都出现眼周疼痛,头痛和刺激等反应。在家庭环境中,头痛、盗汗、疲劳、刺激和恶心等症状会显著增加,此外,通过使用笔记本电脑观看3D可能会引起头痛和盗汗等相关不适症状。结论:观看3D前后、在三种不同距离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显著不同。在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