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安徽省登革热媒介伊蚊的密度、季节消长及分布,为登革热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5-2019年5-10月,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2015年5-10月采用双层叠帐法,对全省16个市登革热媒介伊蚊进行监测,分析伊蚊的密度和分布。利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不同孳生地容器指数(CI)差异采用F检验。结果 2015-2019年白纹伊蚊幼蚊BI在8.87~12.05,CI在7.21~9.17。BI和CI峰值主要出现在7-9月。闲置容器是主要孳生地,占孳生地调查总数的47.97%。不同孳生地的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56,P=0.010)。2015年5-10月,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0.67~5.87只/(顶·h),峰值出现在7-8月。结论白纹伊蚊在安徽分布广泛且密度较高,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风险较高,建议加强综合治理,防止蚊虫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