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及病原学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三间分布特征和病原学构成特点。结果 2016—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7 486例,其中重症218例,死亡2例。2016—2019年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均处于丙类传染病第一位次。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分布,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8月和9—12月。12个盟市中,5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是鄂尔多斯市(96.77/10万),最低的为乌兰察布市(16.68/10万),不同盟市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7.504,P<0.01)。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例为1.36∶1。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组,占82.63%,5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报告病例数所占比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各年龄组中,3~<4岁组发病率最高,为44.74/10万,9~<1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3.35/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565.91,P<0.01)。职业分布主要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和学生。2017年流行优势病原以EV-A71型为主(1 170/2 478,占47.22%),2016年以CVA16型为主(738/1 565,占47.16%),2018—2020年则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分别占67.51%、53.87%和87.50%),不同年份之间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829.794,P<0.01)。结论 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比、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发病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应提高肠道病毒EV-A71型灭活疫苗接种率,加强幼托机构等场所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疫情发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