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言不尽意"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命题,根植于老、庄、易"三玄"经典。在《老子》中主要体现为"言不尽道",原因在于"道"的变动性;在《庄子》中体现为"得意忘言",原因在于"意"的当下性与不确定性;道经过庄子到王弼,经历了一个逐渐本体化与概念化的过程,而渐渐失去原味。老、庄"言不尽意"的背后是道家特殊的"时中"思维。"时"是老、庄观察宇宙而发现的变动性的根本法则,也是因时而动、随时变化、顺道而行的行为原则;"中"是致虚守静、中空无碍、不落两边的工夫境界,相对于对象化的认识论思维,这一思维方式是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