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国扬; 杨鹏凤; 王秀菊; 李益清; 肖洁; 刘红云; 常建星; 马丽萍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 38(04): 622-627.
DOI:10.13471/j.cnki.j.sun.yat-sen.univ(med.sci).2017.0100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242例次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出26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37.2%),革兰阴性菌164株(61.7%),真菌3株(1.1%)。血流感染患者死亡42例(1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活动状态(P=0.007,OR=5.622,95%CI 1.586~19.924)、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7,OR=4.978,95%CI 1.560~15.884)、合并心功能不全(P=0.001,OR=11.878,95%CI 2.760~51.120)、白蛋白水平<35 g/L(P=0.036,OR=3.468,95%CI 1.087~11.066)、多种病菌感染(P=0.010,OR=6.024,95%CI 1.540~23.563)以及感染病菌为肠球菌属(P=0.002,OR=15.266,95%CI 2.817~82.728)或溶血性葡萄球菌(P=0.001,OR=19.308,95%CI 3.392~109.888)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及具备任何一个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总体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死亡率高。及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