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绝经后期干眼患者的疗效及其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沈天怡; 刘俊伶; 蔡雯婷; 危清泉; 余咚卉; 金惠子; 梁秀玮; 于靖*
来源:眼科新进展, 2018, 38(10): 959-963.
DOI:10.13389/j.cnki.rao.2018.0227

摘要

目的研究针刺疗法治疗绝经后期干眼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8例(56眼)绝经后期干眼妇女,随机分成单纯人工泪液(artificial tears,AT)治疗组(AT组) 14例28眼及针刺联合人工泪液(acupuncture plus artificial tears,AC+AT)治疗组(AC+AT组) 14例28眼,每组均治疗2个月,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症状评分、体征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进行分析。同时采集治疗前后各组泪液样本,采用二维纳米液相色谱耦合串联质谱法(two-dimensional 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D Nano-LC-MS/MS)对AC+AT组治疗前后泪液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比较两组泪液蛋白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OSDI评分、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和BUT,AT组分别为39. 08±18. 68、7. 43±2. 08、11. 46±2. 29、(4. 75±1. 74) s,AC+AT组分别为24. 55±17. 43、4. 68±2. 54、11. 21±2. 96、(4. 57±2. 71) s;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00)。与AT组相比,针刺治疗后AC+AT组的症状评分明显改善(P=0. 000)。2D Nano-LC-MS/MS法分析了泪液中2411种蛋白,其中142种表达下调,169种表达上调。与AT组相比,针刺治疗后AC+AT组患者泪液中细胞质蛋白表达下调(P=0. 000),分泌蛋白表达上调(P=0. 000)。在蛋白功能方面,与AT组相比,AC+AT组细胞组分蛋白表达下调(P=0. 000),免疫蛋白表达上调(P=0. 040)。结论 AC+AT治疗增加了泪液蛋白质合成及分泌,改善临床绝经后期干眼患者症状。针刺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该类干眼患者的有效辅助疗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