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脂联素水平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1月于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谷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SAH患者64例,并选取同期于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其中SAH患者中有27例发生DCI,37例未发生DCI,分别纳入DCI组和非DCI组。分别于SAH发生后1、3、7、10、14、21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 DCI组改良Rankin评分高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两组世界外科医师联盟(WFNS)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和动脉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发生后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于出血后7d达到最低,721d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升高。SAH组出血后3、7d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08);DCI组出血后3、7、10、14d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D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密切相关,出血后314d,脂联素的水平降低可能与DCI的发展相关,推测提高脂联素水平可预防脑血管痉挛和DCI的发生。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湖北文理学院; 西南医院; 谷城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