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遗保护活动开展以来,“本真性”曾一度成为人们对维持“传统”特质的一种追求。虽然“本真性”一词在非遗学界的讨论似有定论,不再作为评判非遗保护的准则之一,但是,对非遗语境中的“本真性”探讨却仍然有着重要意义。首先是关于“本真性”与“传统”两者之间互动关系。民间艺术的“本真性”,可以被视为被建构的“本真性”,它扩大了文化的象征维度,成为延续文化基因、塑造地方文化认同、重构生产者身份以及艺术再生产的文化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新传统”的产生,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再生产过程。其次是关于传统的能动性与本真性建构之间的内在关系。非遗语境中民间艺术的本真性建构,是一种基于“传统”的能动性实践行为,它并不在于追求凝固在某个时空中的“物”的“原生态”,而在于寻求“传统”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塑造人类行为时获取作用了的间接能动因素。

  • 单位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