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7月—2020年6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4目54科18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种,均为易危(VU)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7种;中国特有鸟类10种。居留型方面,保护区鸟类以留鸟为主(59.57%);区系特征方面,繁殖鸟以东洋界种类为优势,但古北界种类比例也较高(20.99%),表明该区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的过渡性。将保护区划分为5类生境(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湿地和农耕区),各生境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多样性以阔叶林最高,农耕区次之,表明这2类生境在鸟类多样性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针叶林中的落叶松人工林生境过于单一,仅发现2种鸟类。群落组成相似性结果表明,农耕区生境与灌丛、针叶林和阔叶林3种生境之间相似性都较高,其中农耕区生境与灌丛生境相似性最高,针叶林与阔叶林之间相似性较高。建议保护区加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珍稀保护鸟类的调查和监测力度,加强对农耕区等重要鸟类生境的巡护和宣传力度,适时对保护区内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林分改造,人为制造林窗并补植阔叶树种,以提高其生物多样性。
-
单位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