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双相障碍发作前6个月内的暴力经历对患者生活满意度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经过12周急性期有效治疗的240例双相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采用性和躯体暴力问卷收集此次发作前6个月内遭受的暴力情况。在基线期、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患者的残留症状,采用席汉残疾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结果 发作前6个月内有38.8%(93/240)的患者遭受过暴力,其中28.0%(26/93)的患者遭受过性暴力,72.0%(67/93)的患者遭受过躯体暴力,80.6%(75/93)的患者遭受过性暴力和躯体暴力。有暴力经历与无暴力经历患者的婚姻状态、自杀观念、自杀计划、近3年总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纳入分析194例患者,6个月随访时纳入分析171例患者。有暴力经历与无暴力经历患者基线期、3个月随访时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4、-1.99;P<0.05),6个月随访时的HAMD-17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P>0.05)。两组患者3个时间点的YMR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1、-1.13、-1.00;P>0.05)。有暴力经历患者基线期、3个月随访时WHOQOL-BREF中的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得分低于无暴力经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2.16;P<0.05),其中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在6个月随访时仍低于无暴力经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P<0.05)。有暴力经历患者3个月随访时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受损例数占比高于无暴力经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6.63;P<0.05);两组基线期、6个月随访时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家庭生活受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78;P>0.05)。结论 本次发作前6个月内有暴力经历对双相障碍患者急性期治疗后3个月内的生活满意度及社会功能影响显著,6个月后影响逐渐减弱。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