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23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赵苏苏; 李惠; 王露; 王剑蓉; 朱长乐; 章宜芬*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9, 35(06): 641-648.
DOI:10.13315/j.cnki.cjcep.2019.06.003

摘要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发生率为0.59%;男性144例,女性86例;平均发病年龄(65.34±10.36)岁;其中179例患者伴有反复的上腹部不适;所有病例都伴有炎症和(或)其他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分为两型:Ⅰ型由胃型腺体和胃小凹上皮组成,Ⅱ型直接由胃小凹上皮组成,其中Ⅱ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下表现有黏膜粗糙糜烂、片状黏膜结节状增生伴浅溃疡形成、广基息肉样增生、扁平增生等,且内镜下并无直接诊断胃黏膜异位者。结论十二指肠处胃黏膜异位的发生以男性居多,年龄分布以中老年为主,与十二指肠炎、糜烂等炎性疾病有关;Ⅰ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先天异常有关,Ⅱ型胃黏膜异位可能与胃小凹上皮的化生有关;内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处黏膜粗糙、糜烂、结节状增生,尤其是息肉样增生需考虑胃黏膜异位的可能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