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窦汇解剖形态学分布特点及其对临床常见静脉相关疾病的治疗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因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收住院患者2 668例,其中男1 572例,女1 096例;年龄11~82岁,平均(54±14)岁。行头部DSA,根据窦汇区(枕内隆凸处)的直窦、双侧或单侧横窦、上矢状窦等各血管的解剖形态学及引流途径,将窦汇的解剖学形态分为Ⅰ型(完全窦汇型)、Ⅱ型(不全窦汇型,包括Ⅱ1A、Ⅱ1B、Ⅱ2、Ⅱ3、Ⅱ4、Ⅱ5亚型)、Ⅲ型(无窦汇型)。Ⅰ型指上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4条静脉汇合于枕内隆凸处;Ⅱ型指上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中任3条静脉汇合于枕内隆凸处;Ⅲ型指直窦自行汇入一侧横窦-乙状窦,且并未汇入对侧静脉引流,左右横窦间无相通。结果 (1)因脑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收入院并完成DSA检查的2 668例患者中,不同窦汇解剖形态学分型所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Ⅱ型[56. 4%(1 504例)]、Ⅰ型[39. 0%(1 040例)]、Ⅲ型[3. 7%(100例)]。(2)Ⅱ型中5种亚型,Ⅱ1A型占20. 4%(544/2 668),Ⅱ1B型占5. 7%(152/2 668),Ⅱ2型占19. 8%(528/2 668),Ⅱ3型占2. 8%(76/2 668),Ⅱ4型占4. 3%(116/2 668),Ⅱ5型占3. 3%(88/2 668)。(3)右侧优势引流比例最大,占50. 5%(1 348/2 668),其次为双侧均势引流,占36. 4%(972/2 668),左侧优势引流比例最小,占12. 1%(324/2 668)。结论颅内静脉系统窦汇形态学变异很大,了解窦汇处解剖学特征,评估静脉窦汇处的分流特点,可对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神经内科;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