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效果

作者:张华坤; 孙俊杰; 程兆云*; 轩继中; 葛振伟; 胡俊龙; 郑道阔; 马露; 李传威; 刘前进; 赵勇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 37(04): 356-360.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1.04.013

摘要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与常规开放方式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阜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应用不接触技术(NT组)或常规开放方式(CV组)同期行CABG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获取大隐静脉技术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NT组41例,男38例(92.7%),女3例(7.3%),年龄(51.78±5.36)岁;CV组42例,男35例(83.3%),女7例(16.7%),年龄(53.81±4.27)岁;两组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总干流量及搏动指数(PI)、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液引流量、输血量、围术期及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下肢愈合不良及急性肾功能损伤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二次开胸探查及死亡等病例。结论:不接触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应用于CABG是安全有效的,并未增加CABG的手术风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