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峡水库的运行改变了坝下游的来水来沙条件,引起河道形态、河道比降、河床糙率等出现适应性调整,进而改变长江干流流量下中水位变化特征。以长江中游宜昌—螺山段为例,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法和一维水沙模型法量化了各驱动因素对长江中游同流量下中水位变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前,长江中游同流量下的中水位无明显变化趋势;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各站中水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在2003~2008年期间,中水位降幅较小,随着三峡水库进一步蓄水运行,2009~2016年期间的降幅明显增加;河床冲刷下切引起的地形调整(-0.39~-1.52 m)和下游控制水位变化(-0.01~-0.58 m)均使同流量下中水位进一步下降,而综合糙率的增加(0.23~0.92 m)使中水位增加;地形调整和下游控制水位变化的综合作用大于综合糙率变化的影响,从而使长江中游同流量下的中水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地形调整为主导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