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孙明经在抗战期间拍摄的纪录片作为《西康》系列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类学电影的鼻祖,但他自己极少提及人类学,关于这一系列的人类学探讨也仅仅停留在真实保留历史资料的层面。文章将人类学电影片作为一种处于人类学、流行文化、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社会实践,以此为视角,研究了孙明经的电化教育和民族国家建构的观念对于《西康》系列片的具体影响,并将其置于中国和世界的具体语境中讨论中国人类学电影的特征。研究发现,孙明经和西方的人类学电影工作者共享了一套现代的科学观念和对于文化他者的脉脉温情;而外敌入侵的历史情境,则为孙明经的人类学电影实践植入了民族国家建构和现代化建设的意涵,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并构成了此后中国人类学电影的基本立场和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