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长径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并评估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是否有明显益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28例, 开腹手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理特征、围手术期结果、住院总费用。对比术后使用和不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生存率。结果开腹组和腹腔镜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9/28), 开腹组为52.3%(23/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与开腹组相比, 腹腔镜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3.2)d比(15.0±3.5)d, P=0.004];术后中位住院天数明显缩短(7.5 d 比 9.0 d, P=0.006);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03)。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13~129个月), 期间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病例。开腹组有2例死亡, 分别因乳腺癌和心脏病;腹腔镜组有1例死亡, 死亡原因与胃间质瘤无关。72例患者中, 40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开腹组22例(50.0%), 腹腔镜组18例(64.3%), 两组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4, P=0.234)。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总体生存率与未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治疗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实现R0切除的长径在5~10 cm的中危胃间质瘤患者术后使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未增加生存率, 且未使用伊马替尼者未出现与肿瘤相关的死亡、复发及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