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中国客家博物馆馆藏的三块清代封赠圣旨匾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匾文并结合史料,发现叶氏家族的圣旨匾是在朝廷覃恩封赠诰命后,叶家人为了光宗耀祖,请漆木工将诰文内容誊刻在木匾上的。受封的时间分别是同治帝登基时和同治帝大婚时。同治帝登基时封赠叶舒华本人及妻室的木匾已不见,其时叶父、叶母尚在人世。同治帝大婚时,叶父、叶母、叶舒华的正妻谢氏均已不在人世,叶舒华本人及继室袁氏尚在人世。叶舒华受封时实为正五品同知衔,但因为清廷允许加级捐封,最终他以高一级的从四品受封。诰文内容为清代官样文书。由于匾文和地方志中都没有记载叶舒华出任同知的具体履历,推测该同知衔是叶舒华通过捐纳得来的虚衔。虽然捐纳制度本身存在很多弊病,但对捐纳人来说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从侧面也说明捐纳制度在基层社会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