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清热生肌膏对乳腺癌大鼠放射治疗(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M-1)及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芦荟凝胶组(A组),清热生肌膏组(H组),每组10只,对M组、A组、H组采用灌胃二甲基苯蒽法建立乳腺癌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放疗,然后在患处对A组直接涂抹芦荟凝胶,对H组直接涂抹清热生肌膏,N组、M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计算大鼠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绘制创面发生曲线,HE染色法检测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ICM-1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新生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结果:与M组相比,A组、H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M组相比,A组、H组创面发生率曲线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N组大鼠皮肤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形态正常完整,棘细胞均匀分布,表皮光滑平整,毛囊、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发育正常,未见间距增宽或狭窄,M组皮肤表皮凹凸不平,且出现部分脱落,表皮层坏死,真皮层内皮肤附属器消失,结构紊乱,并可见大量大型、畸形的放射性成纤维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少量新生血管。与M组相比,H组、A组病理症状明显改善,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增多;与N组比较,M组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IC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H组、A组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IC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与M组比较,H组、A组新生微血管数量显著升高,受照部位皮肤组织中VEGF、VEGFR灰度值显著降低(P<0.05),且H组比A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清热生肌膏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降低乳腺癌大鼠放疗后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降低ICM-1表达,并有效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
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