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郭店战国楚简《六德》篇中位于句末的“多”用法与“者”相当,但从古音的层次关系上视为“者也”合音更加合理。“多(者也)”中的“也”所代表的音素(i)是个没有音位价值的成分。文段中与“多”交替出现的“多也”原本也是“者也”。字面上多出了“也”,可能是“者也”的“者”受到后面“也”语流影响逆同化变成“多”,或是发长a时附带了个舌位稍抬高的滑音,被书手记录下来。作为句末语助的虚词“多”是个不稳定的单位,很容易因音节弱化被“者”取代。它的产生有临时性,类似用法在传世古书中难觅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