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韩超凡; 海涌; 刘玉增; 张希诺; 潘爱星; 丁红涛; 张瀚文; 李越; 关立*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43): 3594-3599.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429-01030

摘要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 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临床资料, 使用DTI对MCL进行研究。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前至术后5年CSM患者弥散指标变化[各向异性(FA)]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 包括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每个随访点采集相关数据, 并观察MRI T2加权像(T2WI)中是否可观测到脊髓髓内高信号。对比术前和术后随访节点的变化, 并分析FA值和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最终37例患者纳入研究, 年龄(55±10)岁, 男14例, 女2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髓性症状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mJOA相较术前平均改善(2.62±1.41)分(P<0.001), FA值平均改善(0.14±0.11)(P<0.01), 且mJOA和FA值在术前及术后两年各随访节点相互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MCL节段, 术前及术后FA值和mJOA评分呈正相关(rs=0.770、0.729, 均P<0.01)。mJOA同NDI和VAS之间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DTI可敏感地反映脊髓功能的改善, 可作为预测及评价CSM脊髓功能障碍状态的重要工具。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