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漕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经济制度,是指朝廷将从各地征收的田赋粮食通过水路运输到京师或其他指定地区。隋唐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京师长安所在的关中八百里秦川经过几百年开发,地利渐尽,且耕地有限,无法供养官民所需。自唐朝开始,从江南大规模调运粮食到长安,漕运成为关系朝廷安危的重要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