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留守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及其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太原学院1129名农村户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性创伤问卷(STQ)、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进行测试。结果:(1)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CL-90量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4个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9,5.469,5.604,16.414;P<0.001)。(2)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TQ问卷社会排斥或疏离、过度控制、社会竞争失败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93,14.897,14.659,36.101;P<0.001)。(3)有留守经历与非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的CSAI量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两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97,-21.950,-17.548;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有留守经历的农村户籍大学生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得分与STQ问卷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性,与CSAI量表角色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得分呈负相关。角色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社会排斥或疏离、社会竞争失败4个因素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结论:与非留守农村户籍大学生比较,留守经历农村户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偏低;而社会性创伤水平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密切;社会性创伤、社会适应能力可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

  • 单位
    太原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