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治理混农林业区土壤螨类群落的边缘效应

作者:**山; 陈浒*; 李林芝; 王存璐; 陈静; 杨乙未; 张红梅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 26(02): 370-377.
DOI:10.19675/j.cnki.1006-687x.2018.12046

摘要

以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典型的灌丛区、混农林区及其之间的自然恢复区作为研究对象,按等距离梯度设置样点并采样,用干漏斗法进行土壤螨类分离,通过群落多样性和边缘效应强度探讨混农林石漠化治理对土壤螨类多样性的影响,并分析土壤螨类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石漠化治理的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共获土壤螨类939头,隶属于3目37科65属,其中灌丛区捕获507头46属;混农林区292头30属;边缘区140头36属;派伦螨科(Parholaspididae)、缝甲螨科(Hypochthoniidae)和奥甲螨科(Oppiidae)分别占比25.56%、18.42%和18.10%,是该区土壤螨类的优势类群;卷甲螨科(Phthiracaridae)、尾足螨科(Uropodidae)和广缝甲螨科(Cosmochthoniidae)3科占比最少,均为0.11%,为该区土壤螨类的极稀有类群.边缘效应强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灌丛一侧边缘(1.087 7)>边缘区(1.068 5)>刺梨一侧边缘(1.050 1);螨类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密切联系,该区对土壤螨类群落特征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全钾.本研究表明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土壤螨类较丰富,不同生境间螨类个体数、类群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该边缘类型呈现正的边缘效应,总体边缘效应强度较弱;边缘区土壤螨类栖息重要的几个土壤环境因子含量最佳,灌丛一侧表现出最强的边缘效应.(图2表6参45附表1)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