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感物"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发生的美学范畴,"感物"美学脱胎于"气化宇宙"和"天人合一"哲学。"感物"美学指向人的"感性生命"的回归,其蕴含的整体审美意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对当下美育有重要价值。对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理论内涵和美育价值的当代诠释揭示了学校美育的应有取向:即学校美育起于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应由单一感官的训练转向整体身心的参与;艺术课程应转向包含艺术、自然、生活的综合审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