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海德堡三角清扫在胰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3―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行海德堡三角清扫胰腺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例, 女18例;中位年龄为65岁, 年龄范围为41~79岁。病人完成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廓清后, 显露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 根据肿瘤部位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者全胰腺切除术, 并完成海德堡三角区域内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清扫。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右半周骨骼化, 胰体尾切除术时至少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左半周骨骼化, 全胰腺切除术时原则上需完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全周骨骼化, 手术均彻底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夹角处的神经纤维及淋巴结组织。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2)术后恢复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定期随访, 了解病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手术情况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0例病人均行开腹手术, 其中2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6例行胰体尾切除术, 2例行全胰腺切除术, 1例行保留中段的胰腺切除术;16例病人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术;3例联合左侧肾上腺切除术。30例病人中, 5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范围为1.00周, 8例为1.25周, 8例为1.50周, 9例为1.75~2.00周。16例病人离断胃左静脉, 14例保留胃左静脉。3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87 min(165~495 min), 术中出血量为275 mL(50~800 mL)。9例病人术中输注红细胞或冰冻血浆。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长径为3.4 cm(1.2~7.3 cm), 淋巴结检出数目为20枚(9~35枚), 阳性淋巴结数目为2枚(0~19枚)。30例病人中, 20例肿瘤分化程度为中分化, 10例为低分化。9例病人环周切缘为R0切除, 17例为切缘1 mm R1切除, 4例为R1切除。术后病理学T分期:30例病人中, 3例为T1期, 18例为T2期, 5例为T3期, 4例为T4期。术后病理学N分期:30例病人中, 9例为N0期, 13例为N1期, 8例为N2期。术后病理学TNM分期:30例病人中, 2例为Ⅰa期, 2例为Ⅰb期, 3例为Ⅱa期, 11例为Ⅱb期, 12例为Ⅲ期。(2)术后恢复情况:30例病人中, 20例发生术后并发症, 其中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6例, Ⅱ级并发症9例, Ⅲa级并发症3例, Ⅴ级并发症2例。术中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周围组织清扫1.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0, 清扫1.25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1/8, 清扫1.5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4/8, 清扫1.75~2.00周的病人术后腹泻发生情况为9/9, 4者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离断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5/16, 保留胃左静脉病人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情况为1/14, 两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病人中, 19例行术后辅助化疗;28例顺利出院, 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8~68 d);2例病人死亡。3例病人术后90 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3)随访情况:28例出院病人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1.0~9.0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6.5个月。随访期间, 1例局部进展期病人发生局部复发, 9例病人发生肝转移(4例可切除胰腺癌、4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1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 1例边界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发生腹膜转移。17例病人无瘤生存。结论海德堡三角清扫应用于胰腺癌根治术肿瘤根治程度较高, 术后局部复发率较低,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稍高,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评估, 建议对选择性病例行新辅助治疗后在高流量胰腺外科中心进行。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