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水蛭-虻虫配伍对脑出血(ICH)体外模型脑血肿内源性清除的影响,探索其促进血肿吸收的作用机制,揭示中药配伍机制。方法 取状态良好的小胶质细胞BV-2制成单细胞悬液,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不同浓度水蛭水提物组(0.107 5、0.215 0、0.430 0、0.860 0、1.720 0、3.440 0、6.880 0、13.760 0μg/ml)和不同浓度虻虫水提物组(0.134、0.269、0.538、1.075、2.150、4.250、8.500、17.000μg/ml),根据不同组别加入相应药物,应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浓度的水蛭、虻虫提取液对于BV-2存活率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红细胞(RBC)诱导BV-2细胞建立的ICH体外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水蛭、虻虫、水蛭-虻虫对BV-2细胞清除RBC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水蛭、虻虫、水蛭-虻虫对BV-2内CD36、Toll样受体(TLR)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显示,水蛭浓度≥6.88μg/ml,虻虫浓度≥4.25μg/ml对BV-2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免疫荧光法观察到BV-2吞噬了RBC,显示脑出血体外模型成立。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水蛭-虻虫组小胶质细胞未吞噬RBC数量明显下降(P<0.05)。Western印迹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6、TLR4、PPARγ、Nrf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水蛭-虻虫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CD36、TLR4、PPARγ、Nrf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水蛭-虻虫配伍可以有效促进RBC诱导的BV-2 ICH体外模型血肿的内源性清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LR4的表达,上调CD36、PPARγ、Nrf2蛋白表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