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事件频发,了解和掌握极端事件的时空变化,合理预估极端事件的未来趋势,可为制定区域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CN05.1全国网格气象数据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11种全球气候模式,分析了我国1975—2014年历史极端降水和高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研判了2015—2054年极端事件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应对极端事件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 1975—2014年,全国强降水量呈现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增加-减少-增加的空间格局,胡焕庸线以东地区极端降水风险和危险性较大;在选取的两种对比情景下,2015—2054年,我国极端降水将普遍增多趋强,其中华北和东北地区极端降水事件增幅较大,西北地区强降水量将进一步增加。(2)我国1975—2014年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暖夜日数增幅高于暖昼日数增幅;在选取的两种对比情景下,2015—2054年,我国极端高温事件将显著增加,西北、西南和华南等地区的高温热浪风险增幅最大。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未来极端事件风险,应进一步提升洪涝灾害和高温热浪风险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国际合作并因地制宜制定相关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以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灾害。

  • 单位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