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物一体"是中国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儒、道两家皆有所阐发。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之思以发老子之未发,阐大道之根源。明儒王阳明以"仁"为核心思想,提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命题作为关于万物一体思想的代表性观点。相较而言,就万物一体之确定性与实存性二者确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由于阳明与庄子二人所悟之境与所欲成就之不同,导致两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于庄子处,天地万物本为一体,因人有是非彼此之分才有了隔阂。故庄子欲以"莫若以明"之法唤醒迷醉于是非有无之分的众生,"莫若以明"是一种客观的、无我的状态,得此即得"道"。王阳明则欲以"仁"实现天地万物一体之境,这是一种主观的、有我的状态,这种主观感情是通过"我"来体现和发出的。"仁"则是可以通往天地万物一体的道路,阳明之思主要着重于有为,而庄子着重于无为。在有为无为之间他们各有取向,无分先后,各有优劣。
-
单位山东大学; 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