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石漠化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作者:吴丽芳; 王妍*; 刘云根; 王紫泉; 杨波; 张叶飞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 49(06): 63-69.
DOI:10.13759/j.cnki.dlxb.2021.06.013

摘要

围绕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采集了4种人工植被类型(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干香柏人工纯林、云南松人工纯林)恢复18 a的石漠化区土壤,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碳氮磷质量分数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科学构建岩溶石漠区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各人工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质量百分比从高到低为0.25~2.00 mm(41.69%)、>2.00 mm(33.91%)、<0.25 mm(24.40%)。4种人工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6.32、1.16、0.30 g·kg-1,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由大到小均为干香柏人工纯林、柏木+银木荷人工混交林、云南松+银木荷人工混交林、云南松人工纯林。团聚体粒径、林型以及粒径与林型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w(C)∶w(N)无显著影响,粒径、林型对土壤w(C)∶w(P)、w(N)∶w(P)有显著影响。各粒径土壤团聚体碳氮磷质量分数主要集中于0.25~2.00 mm粒径,各粒径土壤团聚体碳、氮、磷比值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