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趋势的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作者:崔浩亮; 杨泽平; 张燕婷; 吕筠; 郝元涛; 余灿清*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3, 31(04): 241-245.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23.04.001

摘要

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自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采用R 4.1.1软件的apc包对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数据进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 中国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在1990—1997年呈下降趋势,1998—2003年呈上升趋势,2004—2019年呈下降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1.5%和-3.9%,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1.9%和-5.1%。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年龄效应在男女性中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的时期效应总体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以1990—1994年为对照,2015—2019年女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37(95%CI:0.33~0.42)和0.27(95%CI:0.24~0.32),男性发病和死亡的时期RR值下降到0.66(95%CI:0.62~0.71)和0.60(95%CI:0.57~0.64);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队列效应发现,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总体呈现波动式下降,男性和女性食管癌发病风险最高出生队列均为1923—1927年,死亡风险最高出生队列分别为1923—1927年和1908—1912年。结论 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发病和死亡的时期风险及队列风险均呈现下降趋势。APC模型调整后发现,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男女性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男性增幅高于女性。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年龄结构和经济水平,调整筛查策略。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