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格"10·10"滑坡后,其源区边界外残留有方量较大的裂缝区,"11·3"滑坡就是裂缝区部分失稳的结果。"11·3"滑坡后裂缝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存在进一步失稳并进而滑坡堵江的可能性。为此,作者于2019年对滑坡区补充了地质调查,并开展了裂缝区深部变形与渗压监测等工作。结果表明:1)滑坡区岩性属于金沙江缝合带的构造混杂岩,以片麻岩为主,夹碳质板岩、大理岩以及超基性和酸性侵入岩。虽然构造活动扰动强烈,边坡整体为逆向坡。蚀变和风化作用对滑坡的孕育演化作用显著。2)自"11·3"滑坡发生至2019年6月,滑坡裂缝区范围一直在扩展。C1区扩展约500 m,到达白格村;C2区越过山脊,至滑坡边界直线距离约130 m;C3区范围相对稳定。从宏观变形来看,"11·3"滑坡诱发的裂缝变形最大,此后发展趋缓。3)C1-1、C2和C3-1区均已形成剪切带,变形深度C1-1区最小(18 m),C2区最大(67 m),C3-1区居中(22.5 m)。平均变形速率C1-1区最大,推测大于20 mm/d;C3-1区其次,达到3.33 mm/d;C2区最小,为0.29 mm/d。4)裂缝区不存在稳定的地下水位,变形与降雨未呈现关联性。5)裂缝区目前变形均未收敛,均处于蠕变变形状态。后期需要关注C1-1和C2-1区,特别是变形特征与局部基岩解体破坏情况。
-
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