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非线性分段回归模型,分析随环境温度逐渐升高,肉鸡体表、体核温度和呼吸频率开始升高时的环境温度,即拐点温度(IPT),估测肉鸡热中性区、热舒适区的上限温度。【方法】试验选择21日龄AA肉鸡10只,饲养于人工环境控制舱内。舱内温度由18℃开始,每0.5 h升高1℃,至33℃维持0.5 h后,逐渐降至20℃,循环3 d。利用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监测肉鸡体表和体核温度(每10min记录1次)。【结果】经非线性分段回归分析,3次(天)估测出的肉鸡体表温度的拐点温度(IPTST)分别为21.18、21.09、21.13℃,平均21.13℃。肉鸡IPTST个体之间的变异较大,3次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31、6.15、5.64;而同一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ST差别较小,10只鸡的变异系数平均为0.52,表明这种估测IPTS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体核温度的拐点温度(IPTCT)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7.80、27.98、27.67℃,平均27.82℃。个体之间IPTCT的变异系数为2.82、2.75、2.78,而同只肉鸡3次估测的IPTCT变异较小,平均变异系数为0.90,表明这种估测IPTCT的方法重复性较好。肉鸡呼吸频率的拐点温度(IPTRR)3次测定的结果分别为28.42、29.52、29.25℃,平均29.06℃。由于肉鸡在高温环境下喘息并非持续发生,本试验呼吸频率的测定时间过短(每个温度下每只鸡测定了1 min),造成部分肉鸡测定的呼吸频率过低,导致估测的IPTRR偏高。【结论】根据热中性区的定义,3—4周龄肉鸡热舒适区上限温度即为IPTST(21.13℃),而热中性区上限温度应低于IPTCT(2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