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负压鼻腔冲洗联合克拉霉素对鼻窦炎患儿临床症状、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C)及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杭州市拱墅区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鼻窦炎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负压鼻腔冲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炎症反应、鼻黏膜恢复效果、临床症状及鼻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IL-2、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2[观察组(24.58±3.85)ng/L,对照组(28.89±3.41)ng/L]、IL-6[观察组(35.52±5.21)ng/L,对照组(46.52±6.56)ng/L]水平均较治疗前[观察组(34.55±5.11)ng/L、(67.78±10.12)ng/L,对照组(34.15±5.02)ng/L、(66.55±10.52)ng/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6.508、46.921,对照组t=23.332、36.122,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5、9.377,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水肿、瘢痕、息肉、鼻漏及结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水肿、息肉及鼻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瘢痕、结痂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鼻塞、头痛、流涕及嗅觉障碍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鼻塞、头痛、流涕及嗅觉障碍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MCC、MT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MCC[观察组(77.56±10.54)%,对照组(69.98±10.72)%]、MTR[观察组(9.78±1.32)mm/min,对照组(7.52±1.15)mm/min]水平均较治疗前[观察组(46.95±6.65)%、(3.52±0.50)mm/min,对照组(47.15±6.58)%、(3.62±0.60)mm/min]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t=56.195、54.129,对照组t=39.381、50.639,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1、9.219,均P<0.05)。结论 负压鼻腔冲洗联合克拉霉素可有效改善鼻窦炎患儿炎症反应,促进鼻黏膜修复,在改善临床症状基础上提升鼻黏膜纤毛的传输功能。

  • 单位
    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