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红壤性水稻土剖面酸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南方红壤丘陵区典型县域(余江县)4种母质(红砂岩,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和板页岩)发育的25个不同深度水稻土样品(0~20,20~40,40~60,60~80,80~100 cm),分析了土壤酸度和养分指标。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显著高于60~100 cm土层,其中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土壤交换性Ca2+、Mg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发育土壤,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差异不显著。与0~20 cm土层相比,水稻土pH在20~80 cm土层显著增加了0.54~1.26,交换性H+含量显著降低了0.12~0.15 cmol/kg,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降低了1.06~1.38 cmol/kg,交换性Ca2+含量显著增加了0.81~2.22 cmol/kg,交换性Mg2+含量显著增加了0.30~1.08 cmol/kg,不同母质之间差异不显著;在80~100 cm土层,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水稻土pH和交换性Ca2+含量显著高于板页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Al3+含量显著高于第四纪红土,红砂岩与河流冲积物母质则差异不显著,第四纪红土、红砂岩和板页岩母质发育水稻土交换性Mg2+含量显著高于河流冲积物母质。水稻土pH均与交换性H+、Al3+、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Ca2+、Mg2+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0~100 cm土层,水稻土酸度表现为在0~20 cm土层较大,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交换性H+、Al3+、Ca2+、Mg2+、有机质、全氮)的影响,在80~100 cm土层较小,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其中红砂岩、河流冲积物和第四纪红土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度小于板页岩。
-
单位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 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