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朱顶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其高花茎和叶太长成为其发展盆栽的限制因素。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aclobutrazol, PBZ)对朱顶红进行处理,观测其表型性状的特征,并应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分析。结果表明,PBZ对朱顶红的株高及叶片长度具有抑制作用,随着PBZ浓度的增加,其株高越矮,叶长逐渐变短,各处理间呈显著差异,成熟的花茎高度也随PBZ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经转录组分析,Q20介于98.320%~98.450%之间,均值为98.385%,说明测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后续分析。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途径为苯并噁唑嗪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对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类进行分析,在生物过程分类下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3个词条分别是: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单一生物过程。在细胞组成的6个比对中,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的前7个词条都是一致的,分别是细胞、细胞部分、膜、细胞器、膜部分、细胞器部分、大分子复合物,其富集相似度很高。在分子功能的6个比对中,前3个的富集词条分别是催化活性、绑定、运输活动。表明不同浓度PBZ主要通过影响植物体内各种生物学过程来调控朱顶红矮化,同时也涉及改变植物组织细胞组分以及调控分子功能来影响朱顶红矮化。KEGG功能分类中,代谢占比最大,都达60%以上。Pathway富集分析也显示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中。通过对代谢通路进行分析,表明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及丙二酰COA的提升是矮化的影响因素之一。木质素的大量合成和微管蛋白TUBA、TUBB的提升促使茎粗的增加。茉莉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类的提升和合成促使其抗性的提升。HSF、hsp70及HSP90基因表达的提升,提高了其耐热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PBZ对朱顶红的影响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朱顶红育种提供了参考。
-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