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非虚构”研究热潮引起的争论远多于共识,对作者意图与实践的强调远多于对文本形式的剖析,概念使用的意义边界也存在重叠与矛盾。作为非虚构写作的产物,非虚构文学又卷入了真实与虚构辨析的诗学传统,其形式特征与文本内容又牵扯出作者、读者与文化的复杂关联。本文认为,非虚构文学的成立有赖于四个层面的共同作用:文本内,作者与叙述者的合一;伴随文本,副文本与型文本的合拍;从文本到文化,文本自携元语言与语境元语言的合力;文本外,作者与读者的合谋。由此,“非虚构”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需要首先回到文本形式特征的辨析,进而才能明晰文本之外的主体与文化如何发挥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