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氢气结合甲烷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利福昔明对IBS-D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北医三院消化科门诊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D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应用LBT检测IBS-D患者中SIBO发生率并分析IBS-D合并SIBO(IBS-P组)和不合并SIBO(IBS-N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LBT特点。应用利福昔明(0.4 g,2次/d)对IBS-D患者进行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组患者临床症状和LBT变化。结果(1)共纳入84例IBS-D患者和2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IBS-D中SIBO发生率为41.67%(35/84),其中单纯氢气呼气试验阳性者27例(77.14%),单纯甲烷呼气试验阳性者5例(14.29%),二者均阳性者3例(8.57%)。(2)IBS-P组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IBS-N组[(21.61±0.57)比(23.44±0.54)kg/m2,P<O.05],最多排便次数少于IBS-N组[(3.85±0.23)比(4.88±0.35)次/d,P<0.05]。(3)IBS-P组、IBS-N组和对照组的口盲传输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BS-P组小肠段和结肠段呼气中氢气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BS-N组,小肠段和结肠段(160 min处)甲烷丰度高于IBSN组(均P<0.05)。(4)IBS-P组、IBS-N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呼气氢气丰度和甲烷丰度无显著线性相关(均r<0.35,P>0.05)。(5)IBS-P组接受利福昔明治疗13例,治疗后患者腹痛、腹胀、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和排便不满意度显著好转(均P<0.05);IBS-N组接受治疗8例,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次数和排便不满意度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6)IBS-P组患者利福昔明治疗后LBT转阴率为5/13,各时间点呼气中氢气丰度均下降,结肠段(120 min处)更为显著[(34.54±7.32)×10-6比(52.23±9.40)×10-6,P<0.05];各时间点呼气中甲烷丰度亦有下降,小肠段(80 min处)最为显著[(8.54±0.95)×10-6比(11.31±0.94)×10-6,P<0.05]。结论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中约41.67%存在SIBO,氢气结合甲烷LBT较单纯氢气LBT具有更好的检出率;合并SIBO会影响IBS-D患者的营养状况;利福昔明可以显著改善合并SIBO的IBS-D患者的整体临床症状,降低呼气中氢气与甲烷丰度,但对不合并SIBO的IBS-D患者仅对腹泻症状有改善;两组的肠道菌群构成可能存在差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