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我们在本研究中检验穴位注射法较肌肉注射法更好治疗骨折导致的疼痛这个假设。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择洪都中医院2019年08月至2020年03月骨折患者60例,ASA I~II级,因急性疼痛需要镇痛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9~59岁,BMI 14.2~32.5kg/m2。排除标准:穿刺部位感染、外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具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肺血管、肝肾、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近期服用镇静、镇痛药者;已知氢吗啡酮、酒精等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患者拒绝参与试验。本研究经洪都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根据随机数分组表按顺序入组。穴位注射组(X组)患者在双侧合谷取穴各注入氢吗啡酮0.25mg,肌肉注射组(J组)肌注氢吗啡酮0.5mg。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Ramsay镇静评分(Ramsay Sedation Scale,RSS)为主要观察的结局指标,以操作前5min、操作后5min、15min、1h、3h、6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为次要观察的结局指标。此外记录操作过程出现的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情况。结果穴位注射法与肌肉注射法相比,两者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的效果均确切,VAS、RSS、血压、心率均有显著下降,但在5min时穴位注射法镇痛效果明显,肌肉注射法无明显效果;两组在15min、1h、3h镇痛效果明显,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h后穴位注射法仍有不错的镇痛效果,肌肉注射法已无镇痛效果;穴位注射法并发症更少。两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结论穴位注射与肌肉注射氢吗啡酮在治疗骨折后急性疼痛中均有效果满意的特点,但穴位注射并发症少,起效时间快,持续时间更长,可以实现减少阿片药物使用的目标,更好满足患者镇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