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人前腹壁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方法拟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老年前腹壁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112例, 年龄65~75岁, 带状泡疹病程1个月以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口服组作为对照组56例:口服加巴喷丁+西乐葆组;阻滞组56例, 横肌平面阻滞, 3次/周, 连续治疗2周;同时口服加巴喷丁+西乐葆。两组出现爆发痛时均予以吗啡即释片10 mg口服。于治疗前(T0)、治疗1周后(T1)、治疗2周后(T2)、治疗结束后1周(T3)、治疗结束后8周(T4), 采用简化McGill评分评价其McGill得分和VAS疼痛评分, 计算疼痛缓解度和吗啡用量。观察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周吗啡用量和睡眠质量。于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镇痛疗效分级, 计算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 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AS评分组间, 同一时点比较,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9, P>0.05), 治疗后阻滞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17.925、19.662、12.580、13.987, 均P<0.05)。McGill总分, 组间同一时点比较,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 P>0.05), 治疗后阻滞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12、20.135、13.213、12.356, 均P<0.05)。睡眠质量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3, 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 阻滞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8、9.545、10.335、16.318, 均P<0.05)。吗啡消耗量, 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9, 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 阻滞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41、16.758、17.827、15.541, 均P<0.05)。操作过程中均无发生穿刺针误穿入腹腔、胸腔、内脏等或血管等。结论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前腹壁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