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工出身的导演方沛霖,在执导了《化身姑娘》《武则天》《银枪盗》等不同类型电影后,转而投向其热爱的歌舞片的创作中。从1930年代末开始共创作了9部歌舞片,其中沦陷时期有5部,歌舞片的创作为其赢得了"歌舞片权威导演"的声誉。本文通过梳理《凌波仙子》和《万紫千红》两部歌舞片创作与放映的过程,认为方沛霖在上海沦陷时期通过歌舞片的创作,完成了从"破坏"到"建设"的隐喻书写;隐藏在商业类型电影"妖艳繁华"背后的是作者对和平的现实主义追求和呼吁。对上海沦陷时期歌舞片的内涵意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解读,将其对于和平的隐喻书写考量在内,有助于当下更多类型电影的创作。
-
单位上海戏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