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生素耐药已成为一项日益加剧的全球危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多黏菌素于上世纪被发现,因其神经毒性和肾毒性曾一度被限制使用,然而随着多药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快速发展使得多黏菌素再次成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键药物。除变形杆菌属、摩氏摩根菌、沙雷氏菌属等对多黏菌素天然耐药外,其他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可通过获得性耐药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革兰阴性菌主要通过改变外膜脂多糖结构而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此外,也可通过自发突变导致脂多糖缺失、荚膜多糖产量增加以及表达外排泵等机制对多黏菌素产生耐药性。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多黏菌素耐药机制进行了综述。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