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研究显示,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有一定影响,但关于椎体成形治疗中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后效果与骨水泥注入量及弥散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10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42例,女60例,年龄52-76岁,均进行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根据骨水泥注入量分为观察1组(注入量>4 mL,n=57)和对照1组(注入量≤4 mL,n=45),根据骨水泥弥散程度分为观察2组(填充率>15%,n=61)和对照2组(填充率≤15%,n=41),观察手术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与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并分析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相关性。试验经三亚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 <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 d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0.05);②观察1组、对照1组术后3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1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1组(P<0.05);观察2组、对照2组术后3d的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并且观察2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P <0.05);③观察1组、对照1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观察2组、对照2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④椎体恢复高度与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均呈正相关性(P<0.05);⑤结果表明,适当增加骨水泥注入量和弥散程度可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活动能力,纠正椎体后凹畸形,较好恢复椎体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弥散程度与椎体恢复高度呈正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