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上颌前牙骨缺损形态与引导骨再生术(GBR)后骨吸收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杭州口腔医院种植科,由同一术者行上颌前牙区种植体植入同期行GBR的患者20例。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投照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数据,采用六维齿科牙设计软件拟合,测量术前骨缺损近远中向、唇舌向、冠根向骨缺损最大径及牙槽骨凹陷角度4个骨缺损形态指标。比较患者距种植体颈部不同位点术后即刻骨增量、骨吸收量、骨吸收率;分析骨缺损形态、术后即刻骨增量与GBR后骨吸收率的相关性;分析患者GBR后骨吸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距种植体颈部3、6mm处的术后即刻骨壁厚度及术后即刻骨增量均>9 mm处(均P<0.05)。距种植体颈部3、6 mm处骨吸收量均>9 mm处(均P<0.05)。距种植体颈部3 mm处骨吸收率>6 mm处>9 mm处(均P<0.05)。距种植体颈部3、6、9 mm处的骨吸收率与唇舌向骨缺损最大径呈负相关(r=-0.678、-0.553、-0.487,均P<0.05),与冠根向骨缺损最大径、牙槽骨凹陷角度均呈正相关(r=0.845、0.547、0.633;0.877、0.619、0.599,均P<0.05),而与近远中向骨缺损、术后即刻骨增量均无相关性(均P>0.05)。在一定范围内拥有较大的唇舌向骨缺损最大径,较小冠根向骨缺损最大径及牙槽骨凹陷角度的骨缺损患者行GBR后,距种植体颈部3mm处的骨吸收率较低(均P<0.05);9 mm处的骨吸收率仅受到冠根向骨缺损最大径的影响(P<0.05);骨缺损形态对种植体颈部6 mm处骨吸收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BR难点在于维持种植体颈部3 mm处植骨材料的稳定,其中骨缺损形态是影响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率的关键因素:具有较大的唇舌向骨缺损、较小的冠根向骨缺损及较小的骨凹陷角度的牙槽骨形态是相对有利型骨缺损,对其行GBR后的骨吸收率相对较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