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用"事物化(Versachlichung)"与"物化(Verdinglichung)"这两个概念,共同勾勒出资本主义拜物教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自身转化为"事物",而后颠倒地表现为外在之"物",这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物化批判的源头。卢卡奇沿袭了这一逻辑,不仅批判"物化"现象及其意识,而且批判韦伯、齐美尔等人所分析的现代性的"事物化"进程。在其启发之下,霍克海默、阿多诺强调"事物化"的客观性,却否定了卢卡奇从"物化"中寻求解放的可能,阿多诺更揭示了物化批判的同一性本质,宣告物化批判的无根性和无效性。广松涉、霍耐特凭借"物象化论"和"承认理论"的原创建构,推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物化思想的讨论走向当代。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