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Siha细胞自噬过程中微管末端结合蛋白1(EB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Hank平衡盐溶液(HBSS)和秋水仙素处理体外培养的宫颈癌Siha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B1基因、LC3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特异性绿色荧光蛋白(GFP)-LC3以证实自噬体形成。结果宫颈癌Siha细胞随HBSS作用时间延长,LC3 mRNA、EB1 mRNA、LC3-Ⅱ蛋白和EB1蛋白的表达均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LC3 mRNA表达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62mRNA和蛋白在HBSS作用后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B1 mRNA和p62mRNA表达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FP-LC3结果显示,在HBSS作用12 h后,Siha细胞胞质中GFP-LC3强度和数目明显增加,含有GFP信号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秋水仙素处理后,LC3、p62和EB1 mRNA及蛋白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时几乎检测不到含GFP-LC3荧光信号的细胞。结论EB1在饥饿状态Siha细胞中高表达,此时伴随LC3表达增加、p62表达降低以及自噬体形成增加,而用秋水仙素破坏EB1赖以作用的微管时,上述现象消失,充分表明EB1参与细胞自噬的可能。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