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从埋深5 000 m至地表,烃类在多套层系中聚集成藏(成矿)。综合乌尔禾地区构造、沉积、烃类演化和油藏(油矿)的分布特征认为,乌尔禾地区的风城组碱湖相具有优质、成熟和持续生、排烃的源岩条件,在石炭纪之后3期构造运动控制下形成了多套储-盖组合,其继承性鼻状隆起中的深、浅层“Y”形断裂系统构成了油气的接力输导和圈闭条件,而浅层油气散失、生物降解和氧化作用构成了油气藏的破坏条件。这些造就了乌尔禾地区烃类3期成藏、3期破坏的特征,形成了由二叠系和三叠系稀油油藏、侏罗系稠油油藏、白垩系油砂矿和沥青矿脉构成的稀油—稠油—油砂—沥青立体成藏(成矿)模式。该成藏模式独特,对研究油气多期成藏、烃类演化、断裂对油气成藏的双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