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69例AMI合并CS且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PCI)的患者,根据住院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平均年龄[(66.20±10.78)岁]大于存活组[(60.62±11.39)岁](P<0.001)。死亡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者多于存活组(P均<0.05),心脏骤停、多器官衰竭及前壁心梗发生率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均<0.01),下壁和右室梗塞发生率低于存活组(P均<0.0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92.2%。死亡组基础血钾(K+)、血糖(Glu)、肌酐(Scr)、动脉血乳酸(Lac)、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1),血钠(N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存活组(P<0.05)。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或左主干(LM)者多见于死亡组(P均<0.05),罪犯血管为右冠脉(RCA)者多见于存活组(P<0.05)。胸痛至球囊扩张的中位时间死亡组长于存活组(P<0.01)。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TIMI)0~2级者死亡组多于存活组(P<0.001)。死亡118例,病死率为43.9%。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Glu、Lac、Scr、LVEF、PCI术后TIMI血流<3级、前壁梗死是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MI合并CS患者多伴有水电解质、酸碱和糖代谢紊乱,以及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特征,院内病死率高。年龄、血糖、动脉血乳酸、肌酐、LVEF、PCI术后TIMI血流<3级、前壁梗死是其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

  • 单位
    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全文